創新來自於多樣化與自由做你愛做的事

最近因為學校的作業討論Google個案的組織管理文化,重新拾起書櫃上的《Google模式: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How Google Works)來看,作者係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與 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這是第一本由Google領導團隊人首度公開的企業內部運作與思維。希望以下的摘要與心得,能幫助所有領導者與未來人才的你在快速演變中運轉的路上心想事成。

clip_image002

Google的企業使命就是要彙整地球上所有的資料,並使之成為可以於世界各地隨手可得的有用資訊。依據其企業使命,發展出以搜尋及廣告服務為主的網路平台。Google致力於資訊搜尋最佳化,重視尖端電腦科學,工程師的任務就是持續微調改善演算規則系統,並在各種優勢技術上投注相當多的資金。關於資訊內容,「Don’t be evil」是Google的企業座右銘及口號,為了讓用戶相信Google的系統,能幫助他們作出重要決定,搜尋結果強調誠實、信任與客觀性,絕不因某些客戶給的短期利益,而去操縱影響搜尋頁面的排序。由於持續堅持企業核心價值,讓Google搜尋引擎市佔率多數地區高達九成以上,已發展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網路平台。

 

創新來自於多樣化與自由做你愛做的事

Google除了科技創新,組織文化與管理也非常創新。由於用傳統的規劃架構來管理極為聰明的工程師們是行不通的,所以,Google公司規模雖大,組織卻扁平化,創辦人採行低干涉(light touch)管理,員工被高度賦權,非常尊重並鼓勵工程師花20%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專案上。而且,團隊運作盡可能的中小型化,常見3或5人小組研究同一項專案,使得Google的營運效率異常迅速靈活。關於團隊組成方式也與傳統迥異,他們認為共識的真義並非指大家意見一致,而是大家一起為公司想出最好的點子,並以這個點子為核心團結一致,要達成真正的共識,需要有人提出異議,每個人都有表達異議的「義務」,而非「選擇」,所以歡迎異質性高的夥伴組成團隊。另外,著名的「70/20/10法則」(用70%資源投入核心事業,20%資源投入新產品,10%資源分配給全新的大膽計劃),能兼顧核心業務的精進與新創意的發展。由於讓員工能選擇所愛、自然愛所選擇,所以Google眾多小團隊能不停的百花齊放,自發性的激發出許多獨創點子,才得以在業界持續獨領風騷。

 

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雇用員工來是為了一起思考,而非雇用他們做工作。Google偏愛有學習新事物能力與記錄的人,而非僅考慮是否有特定職位經歷。認為優秀的工作者就像羊群,有著羊群效應(Herd effect),他們往往追隨彼此,因此,你只要招募幾個這種人,保證會有更多和他們一樣的人加入行列。也就是說加入Google的人是因為他們想和最優秀的智慧創做者(Smart creatives)共事。智慧創做者係具有深厚的技術或專業能力、高超分析能力、聰明商業頭腦,還有創造力與實踐執行的能力,而且,他們渴望運用科技做更多事,充滿好奇、質疑現狀,以不一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應付挑戰。以下為Google人才的招募守則,看看你的特質符合幾項:

  •  招募比你更聰明,更有見識的人;別招募你無法從他們身上學習或不會挑戰你的人。
  • 招募會對我們的產品和文化提高價值的人;別招募無法在這兩方面做出好貢獻的人。
  •  招募能夠把事情搞定的人;別招募只想著問題的人。
  •  招募熱心、會自我激勵、有熱忱的人;別招募只想要一份工作的人。
  •  招募能夠鼓舞其他人,和其他人良好共事的人;別招募偏好獨自工作的人。
  • 招募能隨著團隊和公司一起成長的人;別招募只有狹隘技能或興趣的人。
  •  招募多才多藝、有特殊興趣和才能的人;別招募只為工作而活的人。
  • 招募有道德、能坦誠溝通的人;別招募愛玩弄政治權術的人。
  • 只錄用優異的應徵者;不優異的人絕不錄用。

 

Google在營運控制及股權結構設計相當特殊。將自己定位為科技與媒體產業的組合,深信如媒體業長期穩定和獨立性的股權結構,才能讓創辦人獨特的創新方法歷久彌新、風行草偃。採用Dual-class equity(雙重類型的普通股結構),讓最高階級的管理者擁有絕大多數股東會投票權,以利集中核心控制權。雖在股權結構設計上近乎極權,但在組織管理上卻非常尊重專業,創辦人願意退至科技長及產品部長的職位,讓經驗豐富的資深管理者來領導公司。而領導人需要「正確的過度溝通」,任何人都必須開放溝通,分享所有訊息,以做最棒的路由器為榮。

許多過去奉為圭臬的管理思維早已過時不再適用,要當稱職的領導人與未來人才,就必須重新學習一切原本以為自己非常拿手的管理、經營與團隊合作之道。那麼,Google模式就一定適合你嗎?當然不見得,如同Google的口號「We make our own rules!」,用心了解自己與對方,製訂自己夢想中的規則吧!

———————————————————————–

本文作者胡碩勻,為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圓子夢創辦人,人稱圓夢會計師,同時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著有暢銷書《重複的力量》Wish Stone許願石 發明人,現為《今周刊》〈達人觀點〉及《Advisers財務顧問》專欄作家。

 

【本篇原文刊載至 今周刊《心想事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