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看懂財務報表有什麼好處嗎?它可以幫助你分析經營結果、資金周轉、預測、決策、風險管理,還能激勵肯定自己或員工。 可惜的是,身為經營者,是否因為看不懂財務報表的數字,與公司營運有什麼關係,而感到焦慮?為什麼不懂?還是不想弄懂?很煩、太複雜、太花時間?


read more

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再多嘗試一次,永遠是最保險的成功方式。(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


read more

前陣子看了PayPal創辦人、矽谷最具影響力的創投人物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著作,《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給我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想了解創新秘密的人,這本書值得一讀。

以下為續篇,上一篇請見《為何我們習慣競爭與模仿,少有創新思維?》。


read more

一片樹林裡分出了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上週看了PayPal創辦人、矽谷最具影響力的創投人物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著作,《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給我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對於想了解創新秘密的人,這本書值得一讀。


read more

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12月16日參加了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社會企業Demo Show廣宣暨交流會—發現社企未來之星」,內心有許多感動,與各位分享。


read more

Mignon米妞,法文意思是「可愛女孩」,
小貓,輕熟甜美,充滿韌性的可愛女孩。
為了擁有一間自己的服飾店,有計劃的一步步學習相關的工作經驗。
打從心底散發出投入與熱忱,讓小貓誕生了第一間店,Mignon米妞。


read more

曾經…Marco 是個熱愛自由的、喜歡自然的大男孩,大學研究所讀觀光科系,遠赴馬爾地夫Club Med當GO,徜徉在藍天白雲沙灘懷抱,嚮往航海王魯夫的冒險精神。

現在…他成為接管家中藥局事業的第二代,什麼原因,讓他願意乖乖回家?傳承家族事業至今,更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第二家藥局。


read more

最近看了一篇有關創業的文章,寫的很好,觸動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以下紅字體是我的感想

Reid Hoffman (瑞‧哈夫曼) 是矽谷創業家的傳奇人物之ㄧ。他是超級成功的付費平台 PayPal 的創辦核心成員,從草創初期任董事,到後來跳下去一起做,一路幫 PayPal 談下 Visa、Mastercard、eBay 等重要合作夥伴,到最後上市、再被 eBay 買掉,Hoffman 才功成身退。

不過創業是會上癮的,所以一個正牌的創業家當然不會就此打住,2003 年,離開 eBay 不久,Hoffman 又創了現在超級成功、今年即將要掛牌上市的商務社交網站 LinkedIn,然後又一路陪著 LinkedIn 過關斬將,直到 2009 確定稱霸商務社交垂直後,他才退任董事長,並且加入矽谷老字號創投 Greylock 成為合夥人,並因此出任 Zynga、Mozilla, SixApart 等重要網路公司的董事。創投之外,Hoffman 也是出名的愛幫助創業後進,更是非常活躍的天使,投資過 80 家網路公司,其中包括 Facebook、Digg、Aviary 這些響噹噹的新創公司。

所以,當 Reid Hoffman 這麼成功的創業家、投資人說話時,大家當然要趕快把耳朵豎起來聽。前兩天,他寫了一篇「Ten Entrepreneurship Rules for Building Massive Companies」,裡面非常多道理,Mr.Jamie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幫大家整理如下:

 

定律一:找到那個「破壞性」的改變

當你準備要創業時,應該要看看周圍,然後想想有什麼事情以前是不可能的,現在變成可能了。當 Hoffman 創辦 LinkedIn 時,大家都不看好網路,唯獨他看準了人們以後都將會有一個線上履歷表,這是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的大好破壞機會。換做現今的網路業,你要想的是行動、平板、社交這些大環境的改變。

現在的我們也在破壞既有的觀念,將傳統的計數器發展成可以幫人圓夢的小幫手

 

定律二:想很大

不管你是在追求一個大市場還是一個利基市場 (niche),創業要花的力氣、辛苦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你應該要想大一點。當然想再大還是要從小處開始,但是千萬不要讓你的想像力限制了你能夠到達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朝著全球制霸的最高目標前進吧!

現在的我們想很大,將創造新的理念與商品。

 

定律三:你需要很多夥伴

一般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一個天才的工程師加上一個超棒的 idea,其實這跟事實相反。你需要一組實力堅強、但是非常互補的共同創辦人 (co-founders)、你需要 5-10 個顧問 (最好是創過業的人)、你需要投資人、你需要合作夥伴。簡單來說,你需要一整個網路。

朋友與會員們,你們就是我們最好的顧問,請給我們多多的指教。

 

定律四:A 計畫和 B 計畫

你的創業計畫絕對不是線性的,如果途中發現另一個更好的機會,你們能不能好好把握?如果事實證明現在嘗試的東西沒有人要,那又要怎麼辦?這些,都是你必須要想清楚的。

創業不能只有一個計畫,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風險太大了。

 

定律五:靈活,但又堅持的

你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些人會叫你堅持,有些人會叫你放棄。你必須要懂得自己判斷這些數據點,哪些是信號,哪些是雜訊,你必須懂得如何去分析每一個意見之中的邏輯,從邏輯中吸取精華,而不是傻傻的跟著別人的結論走。

圓夢計數的過程中,你也會聽到自己的聲音,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定律六:快點推出產品 — 第一版必須要讓你感到丟臉

Hoffman 的第一次創業 Socialnet.com 與許多的創業家,犯了相同的錯誤,花了 9 個月才推出產品,因為許多創業者都覺得第一版要盡善盡美,根本就是最錯誤的決定。你會發現使用者在意的東西跟你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而且一開始推出就有太多功能,只會讓他們困惑。所以請你快點把產品推出去,最好是一個你會覺得丟臉的東西 (這其實是 Bill Gates 發明的說法)。不過我也發現這一點,很難很難說服第一次創業的人,他們往往只能親身經歷過一次,才會明白這個道理。

所有的商品不可能一次就達到最好的境界,所以才會有陸續的版本出現,讓消費者告訴你再版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哪?你的產品才會更貼近消費者的喜愛。

 

定律七:自信,但不是自負

對於你的理想,要有一些自信,但絕對不是盲目的自負。請不斷的用數據、夥伴們的回饋,來印證你的假設。如果發現不對,趕快想要怎麼 pivot。有創意的人常常不小心就變成藝術家,陷入在自己的世界裡面,這是非常危險的。

 

定律八:一流的產品很重要,但是一流的通路更重要

太多創業人懷著「做出來,客戶就會來」(Build it, they will come.) 的美妙幻想。大錯特錯,你必須要從第一天就開始經營「通路」,也就是我們說的「客戶開發」。在 Web 3.0 時代,你的通路就是 Social, Mobile, Search。消費者每天有那麼多的訊息要消化,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到他們的眼前,別傻了,他們根本不可能找到你。

沒有通路,再好的商品也賣不出去。換個觀念想,你有好的商品,請好好運用通路,將你的產品推廣出去,幫助人活的更好的生活環境。

 

定律九:非常小心的經營企業文化,尤其是早期員工

前面的 10 個員工,會決定你企業的文化。別小看文化,它對整個組織生產效率的影響高達 3-5 倍,所以請你從第一天就非常小心的經營。用心的去想什麼樣的事情會鼓勵生產力,什麼樣的事情則是相反,然後設計一種架構來鼓勵前者,去除後者。最近聽到最好的例子是愛情公寓的辦公室是鋪地毯的,每個人進去都要脫鞋,因為他們想要讓員工有回家的感覺,因此提升向心力。沒錯, 你連這麼小的事情都要用心,我常說的:A good entrepreneur hacks, everything.

 

定律十:所有的創業定律都只是原則,不是法則

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就追隨別人跟你說的定律,要釐清中間的邏輯,然後再化為己用。這些定律都只是大方向,絕對不是鐵則。況且身為一個創業家,你的任務就是破壞原來的世界,所以過程中你會創造更新、更好的定律。

 

~相信自己,勇往向前~

以上,就是 Hoffman 的創業十大定律,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啟發。


read more